2020年1月7日 星期二

『EX大眾WEB』2019年11月12日 ― 乃木坂46「名為個人PV的實驗場」第一回 身為「演員」的乃木坂46專文翻譯

[文章出處:https://taishu.jp/articles/-/69890 ]


[ 前言 ]

香月孝史是一個長期採訪乃木坂46的記者,也曾撰稿探討過無數關於乃團的文章。此系列深入淺出地探討乃團特色之一「個人PV」,內容豐富有趣,於是翻譯出來以饗諸位朋友。



乃木坂46這個偶像團體的特徵之一,就是在發行單曲時所製作的「個人PV」,現在已經累積了上百支作品。至今數量仍在增加中的個人PV,為這個團體帶來什麼樣的豐富內涵?在《MdN Mook雜誌》「乃木坂46影像的世界」擔任個人PV全作品解說的香月孝史,聚焦於個人PV開啟此系列之連載。

培養演員的組織
在這個連載中,首先想要由「演員們」之觀點所捕捉到的乃木坂46開始,這是因為乃木坂46如今成為演員人才輩出的組織,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存在。最容易理解的應當為舞台劇的演出成果:在《悲慘世界》裡飾演珂賽特的生田繪梨花大多活躍於東寶帝國劇場的音樂劇舞台上,2019年除了井上小百合及樋口日奈之外,從團體畢業的衛藤美彩及櫻井玲香等人也相繼登上東寶製作的音樂劇演出。Bunkamura Theatre Cocoon劇場再度上演松尾鈴木的代表作《漂亮》,生田在2019年版扮演主角汙穢,成為乃木坂46與現代戲劇交會中開創出新地平線的先驅。

以若月佑美及能條愛未為首的畢業成員,各自累積舞台劇的職業生涯,也變成替這個團體成員照亮前進方向的路標。比如若月還在籍時曾演出由前田司郎創作執導的岸田國士戲曲獎得獎作品《沒有人活著嗎?》以及種種2.5次元作品等,一邊廣泛地演出舞台劇一邊蟬聯選拔成員而活動,可說是透過乃木坂46累積經歷的經典案例之一。

另外若以乃木坂46這個團體為單位來看的話,自2018年委託合作的音樂劇《美少女戰士Sailor Moon》也具有深刻之意義。2019年由於飾演水手月亮/月野兔的久保史緒里等新角色,使得乃木坂46版亦變成承襲的歷史。以「Sailor Moon」之暱稱而聞名,這個從1990年代起描繪多層軌跡至今的系列所擔負的,一直都是難度比外表看起來更高的挑戰成果。

當然,她們之所以有機會走上這樣的職業生涯,也是因為乃木坂46這個團體站立在2010年代後期女性偶像界的中心,具備巨大的聲譽。話雖如此,在人數這麼眾多的女子團體中,許多成員在籍時便開始向著戲劇傾斜,這種相準戲劇為職業的組織實屬罕見。

在如此的背景下,乃木坂46最初是以「演戲」為強烈志向的企劃而起步。當初乃木坂46甫成立之時,除了「AKB48的官方對手」這塊招牌之外,並沒有明確具體的概念和活動方針。儘管如此,在20118月舉辦最終甄選的階段,作為出道後的公演活動也有提及「不只是歌曲,還有故事性的內容」、「將公演區分成前半段和後半段,休息時間進行觀眾投票」等構想片段,這些話語暗示了作為「演戲」團體的發展方向。

此一構想變成具體化的形態,便是出道後的2012年至2014年之間所舉辦的戲劇公演《16人的主角》。公演前半部的第一幕是甄選,欣賞過的觀眾在休息時間內用投票決定第二幕的演員卡司。此種獨特風格即使採用根據「民意」調整表演內容的AKB48式想像力,也是以「演戲」為主要目標的企劃。該活動在剛成立的草創期是團體的代表性內涵,對於確認乃木坂46的身分至關重要,所以乃木坂46是培育「演員」的組織。此外,在思考作為「演員」的乃木坂46的時候,有必要著眼於跟《16人的主角》一樣自團體草創期便受到歡迎的另一個「演戲」迴路,亦即此連載即將闡述的「個人PV」。

短片的商品展覽會
乃木坂46從出道開始,每次發行單曲時便製作以每一個成員為主角的微電影,並收錄在CD附錄的特典DVD中,所謂的「個人PV」就是指此影像企劃的名詞。值得大書特書的是,儘管形式上是單曲CD的「附錄」,但此企劃卻耗費了異常的功夫。首先在原則上,每一張單曲都會製作在發行時全體在籍成員的個人PV,譬如以2012年的出道單曲《窗簾圍繞》(在籍成員33位)來說,除了歌曲MV之外還製作了33支個人PV

此外,每個成員的個人PV基本上委由各個導演親自操刀,也就是說以《窗簾圍繞》來作例子的話,為了這個與歌曲正篇毫無瓜葛的企劃而聘請了33位創作者。往後幾乎每次乃木坂46發行單曲時,都會進行以此為基準的創作規模。各支作品的內容大體上交由擔任導演的創作者自由發揮,只要乃木坂46成員作為代表性人物存在於影像中,無論是電視劇還是紀錄片,只要是音樂性作品都能接受,表現出何種創作者風格也無所謂。雖然被命名為個人「PV」,但是在直白的意義上完全沒必要作為偶像個人的宣傳影像作品,因此個人PV呈現出高度自由的短片商品展覽會的趣味性,作為影像創作者可能被挖掘的場所而存在。

表演代表性人物的乃木坂46
譬如說在為數眾多的個人PV中引起廣泛話題之一的就是,收錄在第5張單曲《你就是希望》(2013年)中伊藤萬理華的個人PVMarika ‘17》:


這支短片由導演福島真希、音樂福島節、編舞菅尾渚等人親手製作,他們共同營造出來的奇妙世界觀成為個人PV史上屈指可數的人氣作品。另一方面,如果將目光轉向表演者,伊藤在這部作品扮演的並不是她自己,也不是完全虛構的人物,而是那位略顯華麗的「Marika」的代表性人物。這個「Marika」的名詞也固定成為她身為偶像的暱稱,可是她的識別身分並沒有被這個詞所回收。在其他多部個人PV裡,她在某部作品更明確地演繹虛構角色,然後又在其他作品飾演讓人感覺更接近「伊藤萬理華」自身的一面。反過來說,「Marika」只不過是她扮演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而已。


如上所述,在乃木坂46的個人PV企劃中,隨處可見到飾演與本人毫無關係的虛構人物的機會。原本活躍於主流領域的偶像,具有在傳播媒體上混雜真實與虛構、每天上演各式各樣代表性圖標的職能:載歌載舞、擔任企業廣告及各種公關活動的代言人、在電視劇和電影裡成為登場人物、在SNS上行動。即使其中所包含的虛構和現實的情況每次都不同,她們仍舊繼續在這幾個場景中扮演代表性人物,換句話說就是在各個方面從事「表演」的人們。以這個意義而言,個人PV可說是培養偶像基本職能的場所。

而且如前所述,個人PV也是挖掘出影像創作者們發展可能性的範疇,尤其這個企劃案不是一次就終結了,而是持續進行好多年,在乃木坂46之內形成獨自的影像文化,同時也建構起這個團體和影像創作者們之間的關聯。不久之後這些累積使得以MV為首的整個團體的創作變得豐富多彩,並且成為支撐櫸坂46、日向坂46等後發團體在製作內容上的基礎。

在此一連載文章系列中,希望透過個人PV之企劃掌握到身為「演員們」的乃木坂46成員與影像創作者之間的交織互動,進而產生此團體特有文化的一部分。

這塊所謂「官方對手」的招牌
不久就出現大量的個人PV作品,作為乃木坂46獨有的文化不斷發展。這個企劃在開展之初,其手法比今天還要笨拙呆板,那是因為當時乃木坂46本身尚未確立原創品牌。眾所皆知,乃木坂46是以「AKB48的官方對手」之概念出發的團體。乃木坂46建立的2011年夏天,AKB48這個巨大的團體在單曲發行首日便以達成100萬張之銷售量席捲整個社會。因此面對女性偶像界中絕對「體制」的AKB48,乃團被指名為對抗馬(譯註:在賽馬比賽中,「本命馬」是指實力堅強、絕對會贏的馬匹,而「對抗馬」則是旗鼓相當,能與之匹敵的馬匹),在某種意義上是無比幸運的肇始。

但換個角度來看,這也可以說團體的存在意義完全依賴AKB48這種第三方,其境遇多少顯得有點棘手。更進一步來說,構想出乃木坂46的時候,SKE48NMB48AKB48的姐妹團已經割據各地區進行演藝活動。在多個與AKB48對抗的衍生團體活躍的情況下,「競爭對手」這個概念並不那麼新鮮。

第一支MV
尚未具備自我特色的乃木坂46CD出道之際,掌握重要關鍵的是擁有長期經歷的影像創作者。出道單曲同名主打歌《窗簾圍繞》(2012年)之MV導演乃是1960年代開始入行的攝影家操上和美,歌曲的編舞則是南流石負責。


這支由長年持續拍攝國內外名人的操上親自製作的MV,以黑白畫面的教室情景及生駒里奈在最後一個鏡頭的表情留下了鮮明濃烈的印象。另外,在超越了幾個時代的大人物手腕及知名度的引導下,當時幾乎誰都不是的她們被賦予了鮮明的輪廓,這種平衡在近幾年的乃木坂46身上已不復見。

再者,親手製作《窗簾圍繞》的C/W曲《可能想見你》的MV,則是以執導《HiGH&LOW 熱血街頭》系列而膾炙人口的久保茂昭,但是這支MV更加沿襲了AKB48的出道單曲《好想見你》。將原版歌曲《好想見你》改編成小調,並使用《好想見你》同樣的歌詞內容,這首歌的MV大半的剪輯手法和成員的配置都按照AKB48版本的樣子複製而成。這部與其說官方對手、不如說是初期AKB48影子的作品,跟曲調相輔相成,但也漂浮著些許的不安定感。


這些作為出道初期乃木坂46之臉譜的作品,一無所有的她們一方面藉助經驗豐富的創作者之力邁出最初的一步,另一方面也以偶像界核心AKB48所設置的脈絡紋理作為大前提。不論是哪一支作品,大幅度刻印下標記的並不是乃木坂46,而是他人的名字。如同此連載文章即將提及的一樣,乃木坂46隨著各種經歷,從自我內部產生豐沛的影像文化。一邊借用他人的創作內容一邊摸索團體的出路,這些作品記錄下了確立自我文化之前的軌跡。

初期個人PV的摸索
當然原創品牌還不夠成熟,並不意味著乃木坂46這個計畫案毫無謀略。如前所述,乃木坂46自草創期起便一貫保持創造出「演員們」的志向,付諸實現的企劃便是《16人的主角》這支個人PV。話雖如此,邀請已有工作的影像創作者的選項,跟MV一樣在初期的個人PV也見得到。自草創期開始,個人PV雖已成為找尋與新進創作者相遇的實驗性場所,可是在另一方面,起用在第1單負責生駒里奈個人PV的堤幸彦、負責橋本奈奈未個人PV的三木聰,以及第2單負責中田花奈個人PV的手塚真等人,必定有某種吸引力受到重視吧。

由於成員本身尚未累積「演戲」的經驗,所以在最初期的個人PV中,這種影像創作者的知名度和強烈的個人風格表現得尤為突出。例如三木聰替橋本奈奈未製作的個人PV,可以強烈感受出三木對自身作品自我致敬的趣味。比起乃木坂46的內容,首先浮現的便是三木聰的個人風格。


另外,對照橋本後來已自行掌握到演員的技能,這支個人PV很容易便看出她當時仍屬生澀粗糙的表演。由於整團所有成員都位居於「演員」的初期階段,這個時期的個人PV內容在整體上可說是保持著微妙的平衡。恐怕在這個時候,個人PV這種企劃若不長期延續下去的話,很難描繪出形成無與倫比的影像文化之模樣吧。不過,在這些扭曲變形的作品中,不久就播下了代表乃木坂46的創作種子。這些種子開花綻放,為乃木坂46的品牌增添色彩只是發生在不久之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