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telling,』2021年4月10日 ── 毫不隱瞞傳達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山崎怜奈專訪翻譯

[文章來源:https://telling.asahi.com/article/14326416 /  https://telling.asahi.com/article/14326418 ] 


身為「乃木坂46」成員的山崎怜奈(23歲)除了進行演藝活動之餘,也有廣播節目主持人的一面。她在TOKYO FM主持的節目《山崎怜奈之想對某人傾訴》(周一~周四・午後1點~255分)獲得好評,偶然間收聽到的有吉弘行也在自己的節目中讚不絕口,於是我們向山崎請教了關於廣播節目的想法。

 

問:對於山崎,有吉提問道:「她究竟過著什麼樣的人生,才主持得這麼好呢?」

答:他這麼誇獎我,真是太感激了。我是個求知慾很強的人,念書念得很積極。只不過初中3年埋頭苦讀,高1加入乃木坂46之後,開始過著藝能活動及學校課業的日子,直到考上大學,不過我去年從大學畢業了。我並沒有什麼談話的技巧….,上初中之前真的不擅於和別人聊天。說是神經質,應該就是那個年紀吧,在親戚的聚會上也沉默寡言,祖母甚至替我感到憂心。現在每天都感覺到「現在經常在大家的面前說話」,因為非常喜歡廣播節目,八成受到很大的影響吧。


問:妳是如何接觸到廣播節目的呢?

答:一開始是小學時收聽《SCHOOL OF LOCK!》(TOKYO FM),當時還沒有radiko(譯註:一種網路平台,以線上串流的方式同步播出NHK廣播以及日本各地大部分的民營廣播電台,並提供線上隨選重聽服務),父親開車時幾乎都是轉到J-WAVE電台,有時候則是TOKYO FM。我在那個時候收聽《SCHOOL OF LOCK!》的原因,是因為我很想聽歌手YUI製作的環節,於是請父親幫我調到那個頻道,那是我第一次動了「想要收聽」的念頭。後來上了高中,在準備大學入學考試時變得更喜歡聽廣播,於是接觸到radiko。因為已經開通可以收聽全國廣播電台的付費高級會員功能,所以開始收聽全國的節目,作為一個聽眾向節目發送郵件。

 

問:認識了廣播的世界之後,妳的視野也跟著變得開闊嗎?

答:本以為它和電視節目是理所當然一樣的,但是上了高中之後發現身邊都沒有「喜歡廣播節目」的朋友。因為它陪伴著我一起長大,所以沒有朋友和我聊這個話題讓我很吃驚,對我來說它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考試前廣播節目就在身邊,高3那一年的夏天,我暫時中止乃木坂46的工作專心學習,和成員及工作人員聊天的機會變少了,同學都緊張得準備考試,也不能和他們輕鬆地聊天。每當我想聽別人說話的時候,我就會調廣播電台的節目。


問:《山崎怜奈之想對某人傾訴》從去年10月開播,2小時的現場直播,而且是周一至周四的帶狀節目。請談一談妳接到邀約時的印象?

答:對方來找我討論的時候,我確實有過「我真的可以嗎?」的想法。可是比起擔心,我更覺得高興,心想「好期待呀」。原本就喜歡廣播節目的我,沒聽過帶狀節目的第一集播出。「大型節目開播了,能夠參與其中」讓我覺得很開心,雖然主持說話的人是我(笑)。不只是在廣播節目中,平常還會留意到說出「喜歡」某件東西時,不要否認其他東西。如果用貶抑甲而褒揚乙的方式,則必定有人會受傷。但是太過於在意這一點的話自己的意見就會消失,所以必須誠實說出來。依照廣播節目的狀況,尤其是面對聽眾發來的郵件的反應,假使不說出真心話,聽眾會認為「妳在說什麼自以為了不起的話呀?」,所以100%是真心話。我覺得「縱使有點不明白,但這麼做的話,不是會更積極地生活下去嗎?」….,因此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毫不隱藏地表露出來。


問:節目名稱不是「現在想說的話」而是「曾經想說的話」,這一點也使人印象深刻。

答:縱使想對某人傾訴,但礙於顧慮而沒說出口的事情也有很多。譬如說家裡的私事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說,自己的私事也可能因為親近的人而難以啟齒。在廣播節目上可以使用化名,保有匿名性,可以接受「希望對方傾聽卻沒有說出口的想法」,因此這個節目名稱具有這樣的一個意義。


問:請說說妳原本想加入「乃木坂46」的理由?

答:希望我「參加社會學習」的母親瞞著念初中的我偷偷報名,不服輸的我沒有拒絕,反而去參加試鏡甄選。雖然抱著「打算落選」的心態參加,沒想到還是幸運地錄取了。

 

問:有沒有想過萬一落榜呢?

答:那麼我可能會上國立大學、念研究所。學生時代的目標是不要花錢學習,想要拿到優秀學生能獲取的獎學金,以全年級第一名為目標。假如沒有進入乃木坂46的話,高中時期也會到海外留學吧。就算是現在,也想著有一天要念研究所。因為想要好好學習畢業論文的後續,我在畢業論文中寫了有關男性化妝品的內容。理由是自己站在受公眾注目的立場,來參加握手會的飯迷也有男性,加上我本身皮膚就很脆弱。於是以大學學習的基礎加上平時思考的事情,總結出來的結論就是男性化妝品這個主題。


問:去年自慶應義塾大學畢業之後,一直都在學習嗎?

答:我目前有許多東西想要學,由於出演機智問答類節目,每天獲得很多信息。與其說大學針對專業領域做研究,不如說針對興趣範圍做學習。我下功夫研究了腦科學、國際關係、哲學、心理學等領域,今後也會這麼做。這些知識和工作也有關聯,和各方人士接觸時,學生時代的簡略學習有時候派得上用處。自己稍微懂得一點皮毛的話,聆聽的方式和話題的展開便全然不同。

 

問:妳出版了關於歷史方面的著作《歷史的時刻》(幻冬舍),也做了各種挑戰,對於「找不到目標」的人有什麼看法?

答:我始終留意著不要侷限自己的發展可能性,對於「沒有目標或者感興趣的事」的人,我建議可以全部從頭開始做一遍,如此一來以後就有很多東西派得上用場。另一方面對於沒有目標的人,我認為「那個時刻是否沒有竭盡全力地活著?」。因為出現非做不可的事情,所以現在不是將目光擺在目標上的時刻….,因此關鍵在於思索自己最優先考慮什麼事情,自然而然便能找出目標。


問:這是受到疫情影響的第24月份,畢業步入社會或者上大學的人無法順利展開新生活,更不用說有許多人處於嚴峻的環境之中。

答:我強烈地感覺到「大家都過得很辛苦」,所以最優先想到的是不要掩飾這種艱辛困苦。因為肯定這種困難、互相慰藉安撫是必要的,所以《山崎怜奈之想對某人傾訴》傳遞出去的音樂和訊息能夠成為「某種契機」的話就好了。

 

問:TOKYO FM的廣播節目《山崎怜奈之想對某人傾訴》(周一~周四・午後1點~255分)一方面獲得好評,另一方面不收聽廣播的人也在增加當中,請妳再次告知其魅力?

答:能夠毫不勉強地在生活中抓住信息及別人的話題,這一點很有魅力。我在20歲左右雖然因兼顧學業與工作而忙得不可開交,儘管如此,我透過廣播節目掌握到社會的動向和人們的價值觀。一邊收聽一邊做事並不耗費體力,不經意說出的話語也能成為契機。希望收音機能融入大家的生活中,我自己也透過廣播擴大了思考事物的範圍。把它當作生活的一部分,就會獲得各種體悟,並且找到能幫助自己的話語,我認為它是一種能夠肯定孤獨的媒體。


問:妳除了廣播之外也進行廣泛的演藝活動,今後有什麼目標嗎?

答:目前包含廣播節目在內,我極力且不造成他人負擔地將自己相關的節目與資訊傳播滲入浸透,慢慢地進入大家的生活圈,希望不知不覺間成為「自然般的存在」,目標是像空氣一樣「話說回來,確實有這個東西」。雖然有點模糊,但我的目標是「滲透、浸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