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黑夜行/長江貴士』2020年2月12日 ― 廢柴人類・橋本奈奈未專文翻譯

[原文出處:https://note.com/bunko_x/n/nbec4472bae83 ]


2017220日,橋本奈奈未以自己的生日為分水嶺,宣布從乃木坂46畢業。橋本奈奈未自乃木坂46初期即持續活躍於第一線,她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吧。此外,橋本奈奈未也憑藉其聰明才智而獲得高度評價,被大家形容成「不像是偶像」而顯露出來的氣質,可說是以其獨樹一幟的存在感創造了自己的地位。

但是,她好多次不知該如何看待自己。

「搞不好大家都認為我很會念書,可是其他從年輕時就開始當偶像的姑娘,由於工作的緣故很少去高中上課,而我只是很普通地去上學而已。平常大家都說我很冷酷,可是我的感情起伏很劇烈,一個人在後台嬉鬧得很厲害。
我最想要擺脫的是『當然做得到』、『可靠的人』這種既定印象,其實我是個沒用的人。」
(《日經Entertainment! Idol Special 2015》/日經BP社)

應該沒有人會把橋本奈奈未當成「廢柴」吧,這跟橋本奈奈未的形象相差太多了。她什麼都會、擁有自己的想法、總是讓人感受到她的智慧,那句話實在太不適合她了。話雖如此,如果她覺得自我認識和別人看待她的方式出現差距,她就想要努力填補這種差距:

「只不過我的外表和內在大不相同,雖然無論什麼都以外表為主,進行各種事情,但是我希望不要直接和印象連結在一起。別人時常說我很酷,但是內在一點都不酷呀。」
(《日經Entertainment! Idol Special 2016》/日經BP社)

橋本奈奈未是這麼說的:

「在電影中一起跟花花(生田繪梨花)及(秋元)真夏聊起『偶像與女演員的區別』時我就想到了,偶像的工作就是讓大家明白自己的特色,可是女演員的工作是不帶任何色彩的,而是根據角色的不同來上色,所以必須是無色的。
按照偶像的情況可以在團體中設定人設,這樣就會一直保持下去。雖然身為乃木坂46的橋本奈奈未也不賴,但大家覺得那就是我的本質會怎麼樣呢?」
(《日經Entertainment! Idol Special 2015》/日經BP社)

橋本奈奈未畢業後離開演藝圈,在一般社會中生活著。現在她被大家當成「乃木坂46的橋本奈奈未」,而且決定從乃木坂畢業、同時離開演藝圈的橋本奈奈未,可說幾乎無法從「乃木坂46的橋本奈奈未」這種眼光脫離出來。

我怎樣也不認為我的文章能夠勝任這種角色,但是我想要像自己期盼的那樣用「廢柴人類」這個關鍵詞來擷取橋本奈奈未,於是這則記事是以這種動機書寫而成。

「即便大家認為『當然做得到』,我也沒有什麼特別優秀的地方。倒不如說因為辦不到的事情更多,坦白說也有覺得『吃虧了』的時候。假如做了悖離形象的事情,也會被別人說成『做那種事情實在很奇怪』,沒經過大腦就寫出來的博客也會被放大解讀,逐漸感到自由遭受限制了。」
(《日經Entertainment! Idol Special 2015》/日經BP社)

一而再、再而三,橋本奈奈未感受到自我認識和別人看待她的方式出現了差距。我自己也如同開頭所寫的那樣,一直認為橋本奈奈未什麼都會、讓人感受到她的才智。在乃木坂46當中,我喜歡齋藤飛鳥勝過其他成員,為了齋藤飛鳥的專訪而購買的雜誌中,如果有其他成員的報導我也會閱讀。其中最能觸動我的價值觀、想法和言語選擇的成員就是橋本奈奈未,因此我從來不把橋本奈奈未當作「廢柴人類」看待。

為什麼會在這裡出現反差?我思考後得出下列結論:「是不是橋本奈奈未認為身上所穿的是鎧甲,別人卻把它當作武器?」

橋本奈奈未用這種方式看待自己:

「我原本就是對自己毫無信心的人呢。」
(《別冊Kadokawa總力特集乃木坂46 Vol.01》/角川雜誌社)

「我十多歲的時候因為不敢和他人四目對視,所以打工面試時被刷下來了,但現在變強了。」
(《日經Entertainment! Idol Special 2017》/日經BP社)

「(在關於某支MV的評論中)我跟這個角色一樣有溝通障礙,所以有共同點。」
(《MdN EXTRA Vol.3乃木坂46影像的世界》/MdN Corporation

「我也是喲,因為我是個吊兒郎當、陰晴不定的人,所以只能跟理解了這一點而靠近我的人,還有和我一樣懶散的人成為好朋友。」
(《乃木坂46×週刊Playboy 2016》/集英社)

乃木坂46裡有許多像這樣低估自己的成員,橋本奈奈未似乎亦是如此。吊兒郎當、毫無自信的溝通障礙者,她就是指著這樣的自己批評成「廢柴人類」吧。況且正因為這種「廢柴人類」才會有掌握的力量,也就是「觀察力」。

即便是「廢柴人類」,也必須想辦法活下去。這種時候該怎麼做,恐怕因人而異吧。也許有人勉強戴著「能幹的人」的面具,也有人封閉自己。橋本奈奈未想用「觀察」的方法以「廢柴人類」的方式生活下去,這是我的假設。縱使沒有根據,可是不這麼思考的話我感覺到「橋本奈奈未覺得自己是魯蛇」這個事實,和另一個「橋本奈奈未讓她人感受到壓倒性的才智」連貫不起來。

首先橋本奈奈未觀察了自我,什麼時候自己做不好?什麼條件下自己會失敗?什麼原因導致自己不好的部分暴露出來?反過來說自己做得好是在什麼時候?她必定從小就開始如此反覆思考吧,因為產生了自己是「廢柴人類」的自覺,儘管如此為了想辦法生存下去,還是要徹底進行自我分析。盡可能透過理解自己,掌握自己的弱點和不足之處,並提前保護好那些部分。

沒錯,「觀察力」對橋本奈奈未而言成為某種鎧甲而發揮作用,她感覺自己的優點很少,透過高度觀察力認清自己的弱點。然後她採用正確地「用言語攫住」這個弱點,預先提高那個地方的防禦力。言語化在某種意義上等同於「近似」,即使多少有一點偏差,也可以透過言語正確地掌握弱點以便近似,並保持淺顯易懂的形式。光是「身體不舒服」一句話便沒完沒了,但如果加上「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氣管炎」等病名,對應方式便顯得明確清晰。依據言語化可以更簡單地把握,更容易處理,也更容易提高那個地方的防禦力。

她是不是像這樣一路走過來?

不過,當然也是理所應當,這種高超的「觀察力」和敏銳的「言語化」倘若針對他人就會成為非常強大的武器。

我無從知曉尚未加入乃木坂46之前的橋本奈奈未是個什麼樣的人,不過想像力膨脹起來的話,便可以想像那項武器在她進入乃木坂46之後變得明顯化了。在此之前,即使她對他人發揮了觀察力,也沒有地方吐露出來。這並非平常聊天時談論的話題,坦承自己有溝通障礙的橋本奈奈未,交往關係也不是那麼廣泛吧。可是在當上偶像,並且作為乃木坂46核心成員活躍於第一線的過程中,記者們向橋本奈奈未提問了生平以來沒遇過的問題。對著這些問題發揮她的「觀察力」及「言語化」,從此之後是不是被別人認為是一項武器了?

橋本奈奈未的「成員評論」實在相當有意思。

「聽了剛剛(松村沙友理說自己不會看氣氛或臉色)的話,我想一定是沙友理秉持著自我才會變成這樣吧。自己覺得有趣、正確和錯誤的事情在自己心中都有一把尺,根據這個標準看到身邊所發生的事,以自己的標準發笑或者遭到責罵,結果可能會認為『不合適』的情況有很多。」
(《BRODY201610月號/白夜書房)

橋本奈奈未擁有卓越的能力,可以掌握他人的本質,並將其總結成旁人也能理解的言詞。我認為這是因為她是「廢柴人類」,不斷面向自己的「觀察力」是透過他人的發揮而實現的。

她對於西野七瀨曾經留下這樣的記事:

「西野是一個『容許範圍很寬廣』的人呢,並非別人對她做什麼都回答『好啊』的那種意思,舉例來說,假設在變冷的初秋有位大叔穿著短袖指揮交通,如果是我就會說『看來他很冷啊』就結束了,換成西野的話就會『那位大叔好可愛』、『拚命揮舞著指揮棒,好可愛呀』之類的。雖然並不是實際發生過這種事,換成普通人對每件事都不會產生特殊的情感,也不會產生興趣,但她算是感情豐富吧….,我覺得像她這種『容許範圍寬廣』很受到歡迎。」
(《BUBKA20164月號/白夜書房)

她觀察到西野七瀨是個「容許範圍寬廣之人」,並且瞬間做出比喻的能力果然相當出色。

她的「觀察力」並不是什麼都只針對個人。

「但是比起沒有留下任何印象的作品,現在仍受到眾人討論『那一場戲是什麼什麼』的作品,作為偶像的MV應該比較成功吧。」
(《MdN20154月號/MdN Corporation

「因為我不拿手的部分恰好就是某人擅長的領域,所以我認為團體的優勢在於這一點。」
(《別冊Kadokawa總力特集乃木坂46 Vol.01》/角川雜誌社)

雖然引用的都只是針對乃木坂46的內容,但橋本奈奈未的「觀察力」發揮在現象和概念上。她對任何事物皆能施展高度觀察力,並將其精確化成言語的能力,使人感受到壓倒性的智慧。許多人對橋本奈奈未留下的印象,大概就是這樣形成的吧。但正因為如此,橋本奈奈未才感覺到反差。對她來說,「觀察力」及「言語化」只是讓「廢柴人類」的自己達成生存下去的手段而已,結果反而替自己塑造出聰慧的形象,因此她大概也感受到了這種弄巧成拙吧。

「我本來只是很普通地講話而已,可是現在好像站在容易受到放大檢視解讀的位置,所以非常注意遣詞用字。」
(《乃木坂46×週刊Playboy 2016》/集英社)

「有時候我所認為的自己會被其他人說成『那不是橋本』,那種『娜娜敏應該是這樣的吧』的印象便獨自浮現出來。旁人把他們對橋本的印象加諸於某件事上,按照自己的意識去做的事情就會被批評『這有點不像橋本』,結果我心想:『咦?我真的是這樣嗎?』(笑)。從哪裡開始才是以真正自己的意志去做的,到哪裡為止才是被旁人要求我去做的,偶爾我也會搞不清楚那條界線。我覺得自己可能會因為這種長年累積而改變了本性,雖然想要珍惜擁有自己的價值觀,說不定卻在不知不覺之間受到外力影響而改變了….,唔,好困難呀(笑)。」
(《BRODY201610月號/白夜書房)

我能夠稍微理解那種可怕,當然我無法跟橋本奈奈未相提並論,但是有相似的感覺。有時候會對別人的看法和評價感到害怕,於是我會下意識地採取降低自己評價的行動來平衡。可是身為國民偶像團體的其中一員,擁有超高人氣的她不得不考慮讓外界對於自己的評價接近自我認識的行為。是不是那種壓抑的拘束感迫使她走向了畢業一途?在專訪的各個角落都出現了這種感覺。

另外還有一條主軸可將橋本奈奈未作為「廢柴人類」看待,這一點可以由她這樣的言論讀取出來:

「我不確定這算不算是服務精神,但至少我無法為了自己而努力。」
(《BRODY201610月號/白夜書房)

這句話也可以利用「廢柴人類」這個關鍵詞加以理解,我這個人也是這樣,如果自我認識低下的話,很難對這樣的自己全力衝刺。我認為橋本奈奈未擁有對「無法為了自己而努力」的認知,把自己當成「廢柴人類」,因此才如實呈現出這番言論。

「我對自己毫無自信,所以我會想著:『我究竟好在哪裡?』、『為何要支持我呢?』等等。但是受到飯迷和工作人員的讚揚與期待,我抱著『這些人不會背棄我』的想法,好不容易才堅持到了這一步。」
(《BUBKA20164月號/白夜書房)

縱然有人會認為這段是作為偶像的優等生發言,但我毋寧當成這是她的真心話。結果她進入了一個「被潮流沖著走的環境」,身為乃木坂46的成員,所謂第一線的偶像就是身處於無數的期待之中。為了無數個「某人」,這種意識便是將自己評論成「吊兒郎當」的橋本奈奈未完全自立的環境吧。

反觀另一方面,橋本奈奈未對於無數個「某人」也有這樣的感覺:

「是的,我從很久以前就沒有懷抱過什麼憧憬(笑),所以我並不羨慕別人。唯有自己拚命去做,才會覺得自己很有用。雖然這段話跟剛才所說的一樣,但我認為自己最有活力、最拚命的時刻,並不是為了自己去做某些事,而是自己有益於人、或者受人之託的時刻。做這份工作時,不管怎樣都很難傳達出那一點。自己所做的事情替尋求的人帶來了影響,不就是發生在自己完全意料不到的地方嗎?因此有人在握手會上對我說:『在這種時候妳對我說了這樣的話才促使我努力』,聽了類似這樣的話雖然感到高興,可是在自己身上竟然毫無真實感呢。」
(《BRODY201610月號/白夜書房)

無數個「某人」的期待,其數量乃壓倒性之多,且很難一一認識清楚。像做菜給別人吃之類的事情,是自己的行為和結果連結後容易理解的行動。可是把現在跟很久以前比對,偶像和飯迷的距離顯然非常近,卻少有機會感覺到自己的行為和結果緊密連結在一起,橋本奈奈未就是這樣看待的:

「我果然是天生勞碌命,屬於『工作與生活動機緊密相連的類型』。因此即使工作出現了變動,我也會認為『這是我應該做的,該怎樣才能做出貢獻呢?』,採取行動才最令我感到高興。」
(《乃木坂46×週刊Playboy 2016》/集英社)

我依稀還記得曾在某處見過她說:「我覺得像幕後工作人員這種無名英雄的工作很適合自己」,她這種意識在拍攝《再見的意義》MV時也發揮了出來:

「拍攝MV的過程中,我頭一次感受到站C位的責任。颱風逼近的情況下,被淋得濕透的大家冷得直打哆嗦,於是我跑去問工作人員:『這一幕真的有必要在雨中拍攝嗎?』如果我不是Center的話,雖然寒冷但說不定我會忍耐;Center身為整個團體的代表,對周圍的成員反而會產生這樣的責任感。」
(《日經ENTAME!》20172月號/日經BP社)

另外,這一點並不侷限於橋本奈奈未,其他乃木坂46的成員大多也會說出口。對於以MV為首的乃木坂46的整個創作,她們也具有這種意識。

「很多偶像團體都會優先拍出可愛、明亮的感覺,按照乃木坂的情況,成員們當然會想『希望把我拍得可愛一點』,可是工作人員要求的不是這個,而是以作品的完成度為優先考量。」
(《MdN20154月號/MdN Corporation

「以為可以吃得到外景便當」而當上偶像的橋本奈奈未,應該對偶像這一個「職業」沒有抱持太大的期待吧。在這種環境下以「為了某人」的意識而持續努力,最終成為頂級偶像。「廢柴人類」的意識並不是由自己開創人生,而是產生了朝向別人所追求的道路前進的意識吧。我想正是因為貫徹了這一點,她才能成為頂級偶像。不過在偶像的階梯上爬得更高,就離她「想獲得有用的實際感受」這種感覺越遠。她應該產生一種羞愧的感覺吧,被別人要求的自己和原本的自己漸行漸遠,變得自己無所適從。

「目前的狀態是既沒有夢想也沒有目標,即便別人問我有什麼想做的事情,我什麼也不想做。於是我只能硬著頭皮做眼前的事情,在做的過程中要是能挖掘發現些什麼就好了。」

「經歷過各種事情、體會過各種現實,對自己來說判斷這些事實在很困難、不合適,結果能夠選擇的事情慢慢地變得狹隘了。其中要是遇到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覺得現在的努力是有意義的吧。我以前的夢想一個都沒有實現,但是要不要重新回到那個時候從頭再來一遍,我也沒有那麼執著。因此今後一定會再找到新的想做的事情,並且動手去做。在什麼都沒有的地方漫不經心地跑步,宛如見不到終點時奮力衝刺。縱然偶爾會覺得很累,但我必須支持我的家人,所以我希望盡快找到一些東西。」
(《日經Entertainment! Idol Special 2016》/日經BP社)

述說自己沒有夢想也沒有目標的橋本奈奈未,為了回應「什麼都會」、「有才智」的「乃木坂46的橋本奈奈未」這種印象而努力,結果變成了不管被要求什麼都能做到的人。有一位《乃木坂工事中》的編劇作家曾經說過:「我從來沒見過橋本奈奈未自己覺得羞恥丟臉」,的確果真如此。但是因為她聰明機靈什麼都會,所以才覺得只要身在「偶像」這個框架內,就找不出夢想與目標吧。

「在過去這段瞬息萬變的時間裡,我竭盡全力去做眼前的事。2015年我在採訪時曾經說過:『我既沒有夢想也沒有目標』,或許是為了擁有自己的新夢想及目標而選擇了畢業一途,我打算積極地去尋找。我隱約地想著『想要對自己誠實』而生活下去,這個目標對現在的我來說比什麼都還重要,一直想要實現。為了達成它,我認為我的選擇是正確的,希望今後能夠實現這個目標來度過每一天。」
(《日經Entertainment! Idol Special 2017》/日經BP社)

畢業對橋本奈奈未來說,應該是一個重新審視自我的機會吧。因為她是「廢柴人類」,所以安然處於「被潮流沖著走的環境」,但另一方面她也感覺如果滿足於這種環境就會失去自我。為了實現「想要對自己誠實」的目標以及找到想做的事情,這也是必要的手續吧。試著離開演藝圈一次,結果想做的還是演藝工作的話,不管怎樣橋本奈奈未還是會回來吧(不過,我認為這種可能性很低)。

「我不知道過去5年來我在乃木坂46發揮了什麼作用,如果成員和飯迷會感到寂寞,或者感覺內心像是破了一個大洞,那就是我所能做到的。」
(《日經Entertainment! Idol Special 2017》/日經BP社)


畢業會怎樣改變橋本奈奈未呢?雖然肯定無法得知這一點,可是在她離開乃木坂46之後,我希望還能透過文字得知她的感受。